“宗谱王”陈江彬: 宗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

   日期:2020-02-10     来源:浙中新报    作者:王志坚    浏览:375    

倍磊陈氏宗谱

“石楼村最新的《蟠松石氏宗谱》和倍磊村的《倍磊陈氏宗谱》,都是在我的指导下修纂的。”昨天,与陈江彬聊起宗谱里的“义乌兵”,他侃侃而谈。“义乌境内各大家族的宗谱,我都有;佛堂、义亭、城西一带最近几年新修的宗谱,许多是我做的。”

宗谱又称家谱、族谱、家乘、祖谱、谱牒等,虽然记载的只是某个姓氏家,但信息量很大,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在陈江彬看来,宗谱的作用十分巨大,它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影响人数最多、影响时间最长、影响面最广的书籍之一。

迷上宗谱源于一次偶然的“网上点击”

陈江彬今年47岁,是义乌佛堂镇倍磊村人。说起迷恋宗谱研究的缘由,他笑称源于一次偶然的“网上点击”。

2003年的一个下雨天,陈江彬闲来无事,就上网消磨时间。浏览网页时,他无意发现了“陈氏宗亲网”,觉得挺有意思,就开始静下心来仔细查看。“我当时关注的是,自己的祖宗是什么样的人,家乡出过哪些名人?没想到一看就入了迷,对跟自己有关的身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了解了陈氏宗谱以后,陈江彬又急着想知道倍磊村的历史,后来又想了解家乡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天一直查阅资料,到深夜也没有丝毫想睡觉的意思,宗谱里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我越看越觉得新奇,越看越有味道。”第二天,他就萌生了编纂倍磊陈氏家谱的冲动。当有朋友告诉陈江彬,在上海图书馆可以查到比网站更丰富翔实的宗谱资料时,他坐不住了,不久就背起行囊坐火车赶到上海,一待就是一星期。

从上海回来后,陈江彬就开始在村里发动编宗谱的事,同时还游说周边各村也来编宗谱。一时间,陈江彬把编宗谱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当时真的就像人口普查一样,走家串户,说服家族中的长者,很快就收集到了一些关于家族宗谱的孤本,随后我又组织了一批退休老教师、老干部成立倍磊陈氏家谱编纂理事会,有模有样地干了起来。”

编宗谱,势必要与古文打交道,要识得大量的繁体字,这对于只有初中文化的陈江彬来说,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有句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此,陈江彬买回了《繁体字简化字对照字典》《古代汉语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常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对照着看。同时,他还广结义乌市图书馆、市志编辑部及高校的一些史料研究人员和古汉语专家,虚心讨教修谱中遇到的疑惑与不解。

“与众多专家结识后,我的修谱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陈江彬说,只有初中文化的他,没想因为修谱结识了大量知名文史专家,浙师大图书馆原馆长陈兴伟、义乌市志编辑部主编吴潮海等都成了他的好友。

收藏宗谱数量远超档案馆和图书馆总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不假。有人说我研究宗谱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其实这话不对,我是有老师的,我的老师姓‘浓’名‘兴趣’。”性格开朗的陈江彬说,2010年,他曾做过一次调查,结果让他信心大增,也因此有了义乌“宗谱王”和“谱爷”等美称。

“从2003年开始收藏宗谱,到2010年,我共收藏了216部宗谱,计2128册,涉及姓氏逾百个。”陈江彬说。当时,义乌市档案馆的宗谱藏量是40部571册,数量只有他的四分之一左右;义乌市图书馆的家谱数量也只有86部914册。他收藏的家谱数量远远超过了义乌市档案馆和图书馆的总和。

“以前,我收藏的宗谱以金华地区与诸暨地区居多,金华地区又以义乌、磐安、东阳为主。现在,全国各地的宗谱都有,我收集到的宗谱数量已有3000多册。”陈江彬说,为了充实义乌市图书馆、档案馆的宗谱藏量,每次编印自己修纂的宗谱,他都习惯多印一部,无偿提供给图书馆或档案馆收藏。2014年6月9日,在义乌市档案馆举行的一个档案资料捐赠仪式上,陈江彬一人就捐赠了自己收藏的《义乌倍磊陈氏宗谱》和《婺州赤岸杨氏联谱》等多套79册宗谱。

走进陈江彬位处佛堂凤凰名城的家,只见斗室之间书香满屋,五个大书柜满满当当全是宗谱,地上、办公桌上也叠起了一摞摞宗谱。“家里最值钱的就是这些宗谱,它们可都是我的宝贝。”陈江彬说,家里实在堆不下时,他就把一些自认为价值稍小的宗谱运到赤岸镇老家去。“一个店面房已堆得满满当当,我还想再腾出一个房间来堆放。”

从2003年至今,陈江彬已主编了《倍磊陈氏宗谱》《苗店苗氏宗谱》《湖演朱氏宗谱》《上方陈氏宗谱》《潘村潘氏宗谱》《干溪成氏宗谱》《大桥杨氏宗谱》《乔溪朱氏宗谱》《安头徐氏宗谱》《许宅许氏宗谱》和《画江张氏宗谱》等30多部宗谱,还协助义乌周边地区多个村落编写了10多套宗谱。

“目前,我还有16部宗谱等着修编。还有几部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等对方筹集好资金就可以签协议了。”前些年,陈江彬帮人修宗谱都是免费的。后来,他辞职回家专业从事“修谱”这个行当后,开始收取一定的报酬。他说,近年来要求修编宗谱的村落越来越多,“以质量求生存,以人品求信誉”的他,现在手头的“订单”已排到2030年。

“宗谱王”已有了可靠接班人

陈江彬在指导儿子如何查看宗谱资料

“宗谱是一个家族的户口册,也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家族的来源、迁徙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修家谱的目的一是祭奠祖先,二是激励后人。不修家谱,祖先和后代都将淹没在历史中。”陈江彬认为,盛世才会催生“修谱”这个行业,作为一名专业的修谱师,他将倾己所能修编出更多资料全、差错少的宗谱,为时代留下更多精彩。

“修谱研谱是件很快乐的事,不仅能常常让我体会到成就感,还让我的生活变得很充实。”陈江彬说,由于对宗谱痴迷,他见到新谱可以不吃饭,先睹为快对他来说是必须的。帮人修谱,更给他带来了诸多快乐。

2013年8月,几名画江张氏后裔拿着一沓火烧后残留的《张氏家谱》,慕名赶到佛堂求陈江彬帮忙修复。“家谱边缘还留有被火烧过的印记,书中资料残缺,一些文字被烧掉了,都需要修复回去。”陈江彬一边埋头古籍求证考据,一边远赴异地追本溯源。他在兰溪发现了画江张氏一脉的老谱,查阅老谱时意外收获了一个惊喜——原来,损坏的原谱中所记载的画江张氏祖先来源于金华潘村一说是不正确的,而应源自兰溪的尚彰。通过查阅尚彰张氏宗谱,弥补了画江张氏宗谱所缺的一些资料。

2010年,陈江彬成功编就《义乌宗谱总目录》,引起义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义乌宗谱总目录》记载了义乌现存、新修或民国时修的558部宗谱信息,把每一部宗谱的名称、册数、作者、版本、居住地、迁义乌的先祖的姓名、朝代以及索取号都整理齐全,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义乌宗谱文化和姓氏源流及部分村名变化,为人们使用、研究义乌宗谱提供了很大便利。

2015年,陈江彬又成功编就《义乌姓氏丛书》,把义乌兵、义乌古村落地图、义乌名人传记、义乌家谱条目等10个方面的内容统统编入其中。“钻研史书,每天沉醉于浩瀚的史海里,我很知足,也很享受。”他说。

更让陈江彬觉得欣慰的是,再过几个月,儿子就要大学毕业了,他将如虎添翼。“儿子自小对文史方面的知识特别感兴趣,高中时文史科目学得特别好,大学里研究了很多文史类的内容,他会是我最好的接班人。”陈江彬的儿子名叫陈欣源,今年24岁,目前正在准备毕业前的学术论文答辩。

“我爸见识广、朋友多、人缘好,修编宗谱的经验很丰富,相信跟着他,我以后也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修谱匠。”说起修谱这个行当,陈欣源似乎也很接受。他说,完成毕业论文后就会跟着父亲往外跑,白天一起外出承接业务、结交朋友,晚上一起研究宗谱、编纂宗谱。“毕业后,我可能会先找一份收入比较稳定、相对较自由的工作,拿业余时间研究和编纂宗谱。不过,以后一定会专业从事修谱这个职业的,因为我真的很喜欢这项工作,而且父母也都很希望我能接好这个班。”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9-81319699

    邮箱:xiaodongxiaoxi01@163.com

    微信:xiaodongxiaoxi000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小东小西直供平台订阅号

  • 小东小西优选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