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农民画:传承乡土情怀 凝刻乡愁记忆

   日期:2020-02-10     来源:义乌商报    浏览:343    

                    义乌农民画:传承乡土情怀 凝刻乡愁记忆  商报记者 张静恬 文/摄


历史里的义乌农民画,是来自田间地头的“艺术独白”。浓郁的地方民俗风情文化为民间画家们提供了丰沃的创作土壤,用色彩斑斓的画笔画出乡土之貌、时代之变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农民的喜乐盼。

发展中的义乌农民画,是我国绘画艺术中绽放的一朵奇葩,以其奇特的风格、鲜艳的色彩、抽象的元素在画坛中独树一帜,记录着农民在时代洪流中所珍视的过去和所乐见的现在。

如今的义乌农民画,正寻找着与时代接轨的新契机,画家们以鲜活的创作热情和探索精神,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将这门来自民间的艺术嵌入了城市的集体记忆之中,成为城镇化发展的珍贵。


一、来自田间地头的“艺术独白”

农民画是农民特有的艺术语言,以夸张的方式抒发并记录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义乌农民画也叫磨漆画,其题材大多表现当地的风土人情,通过画家的浪漫想象,并把剪纸、刺绣、壁画等传统民间艺术特色巧妙地运用到绘画中创作而成。

乡风乡情、时代发展、历史演义、画本故事……欣赏义乌农民画,犹如观看一部乡土电影,屏幕上浓烈的色彩画面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娓娓道来,每一个画面都浸透着画家对脚下这块土地的热切记忆以及温柔眷恋,满溢着泥土的清香。

没有复杂的调色,没有考究的笔法,画家用简单而灵动的画笔,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乡村生活画卷,简简单单的日常生活细致末节展现,便能轻易抓住人心。

廖沫沙就曾为进京展出的义乌农民 画题词:“泥土芬芳”;贺敬之为“义乌农民画社” 题写社名;古元称义乌农民画“散发着泥土的芳 香”;艾青提出要“向民间画家学习”。 因此义乌农民画曾被称为“中国的马蒂斯”、“中国的毕加索”,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文化意义并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名声远扬,义乌也由此获得全国首批“现代民间绘画”之乡的称号。

“这幅《大年》反映的是义乌逢年过节杀大猪的场景,在乡土民俗描画的基础上,我还融入了义乌南枣、火腿等多种文化要素以及油画、漆画等多种绘画手法;这一系列取材于《红楼梦》的人物画作,你仔细看里面还有义乌香樟等文化元素融入其中……”介绍起自己的画作,今年76岁的农民画家叶洪桐满是激动。

朴实的绘画语言,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简洁明快的风格,寓意深刻的主题,这些看似矛盾却相得益彰的艺术大杂糅,使得以叶洪桐画作为代表的义乌农民画作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眼光。


二、蜚声于中外文艺界的义乌色彩

1984年,15位义乌农民画家自发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民艺术团体——— 义乌农民画社,将原本分散在田间地头的画家进行了资源整合,预备进行集群化发展,而这15个社员也成了义乌农民画初生发展的主体力量。

1986年,35位义乌农民画家在北京的中央美术学院展出了91幅作品,这批反映党的富民政策、农村富裕象征的现代义乌民俗画,在北京艺术界一炮打响。当时的有关专家认为这批来自义乌的画作是在民族传统的土壤上新展现的一朵奇葩,融汇着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木泥塑、蓝印花布、剪纸、漆画、墙画、编织、陶瓷等艺术形式和独特的技巧。

1987年义乌农民画又在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作了巡回展出,其中农民画家叶洪桐的《大年》,成了国家级出版社的年画样本,并在巡展结束后被当时的德国文化部收藏,义乌农民画开始蜚声海外。这样,立足于乡土民俗独特艺术氛围的义乌农民画,逐渐开始和陕西户县、上海金山的农民画一起,在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体系中展露头角。

“我见证了义乌农民画上世纪80 年代的辉煌。当年一批拿锄头、漆刷和拨浪鼓的农民, 曾创作出许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作品。”谈起义乌农民画, 叶洪桐很是骄傲。在义乌农民画发展的黄金期,他为代表的一批义乌农民画家,用自己独特的艺术眼光观照家乡的发展变化,以浓郁的色彩来描绘本土田园风光、农家生活、劳动场面及节日庆典等,抒发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中《奶孩子》、《七夕》、《春节姑娘》等作品画风清新质朴、俏而不俗, 受到了国内外艺 术家的一致好评。

上世纪90 年代,为寻找义乌农民画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叶洪桐前往北京继续潜心创作。这期间,“红楼梦人物”系列、 600 幅“京剧脸谱”、80 幅“党史漫画人物”、500 个“包公的故事”, 以及“56 个民族56 朵花”、 “八荣八耻”等一大批极富个性的农民画作品相继登上国内外的农民画展览平台, 迅速打开了义乌农民画的知名度。


三、探寻与时代接轨的新契机的非遗艺术

经历过初兴期的欣欣向荣,也经历过黄金期的芳华绽放,走到上世纪90年代的义乌农民画,也曾陷入过发展瓶颈。很长一段时间里,原先的农民画家纷纷离开自己的创作领域,转而下海经商或另寻出路,义乌农民画的创作氛围越来越淡薄。

“2006 年,在得知农民画拟定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第一个项目, 并将参加在义乌文博会时,我立马从北京回到了义乌,准备借传统艺术复苏的契机,召集曾经的画友们重振义乌农民画。”叶洪桐回忆道,政府发出的号召让义乌农民画家们激动不已,当时他们便一起成立了农民画创作班,扎根乡土进行免费教学及新作品的创作。

如何在突破传统中与时俱进,是当时义乌一批农民画家都在认真思考并亟欲突破的问题。最后农民画家们决定将义乌农民画回归到艺术的纯粹性,用民间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法来记录老百姓经历的时代,让义乌农民画作为时代发展的绚丽色板而传承不息。”

新时代的义乌农民画,以江南乡土艺术为契机,合着时代生活的脉搏,大胆夸张的表现手法,用以缅怀先贤故事、再现乡风民俗、体现时代变迁,在义乌农民画家的画笔下,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融入全市文化礼堂建设、和美乡村装饰、文明城市创建之中,以拙胜巧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艺术天地。

在立足于地方文化根基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具有浓厚生活气息、人物形象生动、反映农耕文化的民间优秀绘画作品,并赴各镇街展出及入库市博物馆,为义乌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我们更希望的还是能有更多的人拿起画笔和颜料,开始描绘着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叶洪桐说道,这些年义乌的农民画家开始走进校园,让孩子从小养成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为义乌农民画的传承发展储备人才。

湖门小学、后宅中学、前店小学等在日常教学中都将这门民间艺术的文化内涵注入学校课程教育之中,在一幅幅色彩鲜艳、淳朴本真的农民画跃然纸上的过程中,将文化种子根植在学生心中。

徜徉在义乌的农民画间,一幅幅真实的乡间生活画面,凝刻着乡愁记忆,亲切而温厚。

散落在义乌各地的农民画家,正似乡村和城市间的摆渡人,用浓郁的乡土情怀连接着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寻找着属于义乌农民画的“诗与远方”。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小东小西创业服务中心  |  小东小西全国县级分站站长创业招募函  |  全球招募线下门店经销商  |  小东小西商户注册入驻须知  |  网站地图  |  会员等级  |  广告服务  |  违规举报
  • 联系我们

    电话:0579-81319699

    邮箱:xiaodongxiaoxi01@163.com

    微信:xiaodongxiaoxi0001

  • 小东小西网订阅号

  • 小东小西直供平台订阅号

  • 小东小西优选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