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兴良(中)陪宾客参观车间
中国义乌网12月12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卢丽珍)如今,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频词,工匠精神究竟具备怎样的意蕴?对此,不同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坚持你相信的,相信你坚持的,秉承初心,这才是对工匠精神最有力的诠释。”这是义乌市黑白矿山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朱兴良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近年来,朱兴良申报各种专利209项,现已获授权119项,其中授权国际、国家发明专利55项(含授权国际发明专利7项),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44项,授权外观设计专利20项。
数年如一日匠心筑梦
12月7日,记者走进朱兴良宽敞明净的办公室里,一眼就看到两摞书,纤尘不染。
一摞为绿皮封面,一百多本,是国家专利授权证书;另一摞厚厚四本,是装帧考究的精装书。
“四本精装书里面全是记录申报并获得授权的专利文稿,这些都是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收集来的。”朱兴良介绍,为了将企业做大做强,他尝试过很多种方式,最终他发现只有专注于技术研发和生产改进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20多年来,他与每一位下单用户几乎都有不下三次面对面的沟通,目的就是深入了解用户的真实需求。结果他发现,用户除了希望设备有很好的技术性能以外,还希望缩短破碎生产线的破碎工艺流程,用最少的投资和成本实现同等甚至更多的产能。这为他后来研制出能轻松实现“一机二破”创新机型提供了思路。
矿山行业使用的颚式破碎机,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有的破碎技术大部分是在传统技术原理基础上不断改进而来的。朱兴良对矿山机械发展技术研究了大半辈子,他的心得是:创新就是“老树发新枝”,甚至是“绝处逢生”。
2002年那会儿,朱兴良还在生产、销售传统颚式破碎机。有一次,一位余姚的客户打来电话称“焖机”(传统破碎机运转时经常出现的卡死的现象)了。可是厂里维修服务工全都“出工”了,机械设计专业出身的朱兴良二话不说,就亲自上门处理。朱兴良说:“现在回想起来,这一趟真没白跑。”在排除故障的同时,朱兴良找到了“焖机”的“病根”:“焖机”与电机功率、进料多少及使用操作根本没有关系,而是力学原理、机体结构存在弊端。找到了根源,下一步就是怎么“根治”的问题。“这才是创新!”朱兴良内心笃定。
初心不改阔步向前矿山机械工业发展并不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不少大型成套设备和精密自动化设备都靠国外进口,不能自行设计制造。国产矿机产品存在可靠性差、能耗高、有效寿命多数只相当于先进国家相应产品的50%左右的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矿山机械工业有了很大的进步,机械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出口额不断增大。但困扰机械产品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主要因素仍然是产品的可靠性差,这严重制约了机械工业的快速发展,甚至影响到矿山机械工业的声誉。
朱兴良告诉记者,企业成长之源就在于创新。他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发现,传统的颚式破碎机存在先天性弊端,其结构和机理无法满足破细料的要求,显然,这需要技术创新。
“当时技术上遇到了难题,为了改变传统困局,实现新的突破,我们便向市科协申请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朱兴良说。2015年起,院士工作站团队加入破碎机项目的共同研发。单段颚式破碎机通过创新设计,利用力学原理,使动颚下部的“减力”状态变为“增力”效应,实现了颚式破碎机不可能实现的“层压破碎”机理,开创了“粗破机型破碎细料”的先河。
据悉,“黑白矿机”院士专家工作站创建以来,已研发了单段颚破和喂筛破一体机两款“明星机型”。
朱兴良说,从技术领域看,院士是“金字塔”的“塔尖”,与院士合作,让“黑白矿机”产品得到了质的飞跃。
痴心钻研设备领先
“每发现并解决一个缺点就是一次创新,小步快跑,企业需要不断的技术革新。”朱兴良说。
在创新的道路上,朱兴良一直小步快跑不停歇。他自主研发的单段颚式破碎机创新技术产品,经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会专家组鉴定,“属国内外首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列入国家节能技术产品目录。他研发的“单段颚破”和“共轴式喂料破碎筛分全方位处理一体机”先后荣获“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创新产品”称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今,朱兴良的第一批“首台套”、第二批“首台套”产品已投入生产。他说:“第三批‘首台套’产品审批下来后,明年就可以投入生产了。”
跳出自己的企业,站在行业的角度,在推进行业进步的同时,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这是朱兴良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作为商人,如何兼顾自己利益和境界的平衡,也是朱兴良一直以来所思考的。
“现在,全国都在提倡创业创新,义乌要不断进步,走在前列,我们行业也要不断发展创新,我要坚持下去,和整个行业一起进步。”朱兴良已过花甲之年,但他眼中放着光芒。
几十年醉心科技创新,几十年沉浸理论学习,几十年磨剑实体工业,这似乎已经成了朱兴良的一条人生跑道。在这条跑道上,他坚持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