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粘锅是怎么来的?
说到不粘锅,就要追溯到1938年。一位美国科学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滑溜溜的白色物质——聚四氟乙烯。后来,这种物质被一名法国工程师用在了钓鱼线上,用来防止打结;更戏剧的是,他的老婆又突发奇想,建议把这种物质涂在煎锅表面。于是,拯救万千主妇的不粘锅就此诞生。得益于它的便捷性,它曾一度被人们称为“快乐锅”!
聚四氟乙烯作为杜邦公司产品时叫“特氟龙”,它是一种熔点极高的润滑剂。以惰性著称的特氟龙材料经过加工处理,还能当导弹的破片和穿甲弹的弹芯,甚至还能像炸药一样爆炸。此外,特氟龙还有另外一个绰号——塑料王。因为它具有极佳的耐热、耐寒、耐化学腐蚀性,几乎不受任何物质的侵蚀。利用这一性质,科学家将这种含氟的不沾涂料喷涂在锅体表面,再把锅加热到400℃左右后,不沾涂层就被固定在锅上了。
不粘锅的涂层为什么会脱落?
20世纪80年代,不粘锅开始在我国普及推广开来。在它深得人心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不粘锅的涂层可能会脱落并被人误食。实际上,这种情况更可能发生在价格较低或质量较差的不粘锅上,或者那些没有被很好“照料”的产品上。前者很好理解,关于如何更好“照料”不粘锅这一点,如果经常用坚硬、尖利的金属锅铲炒菜,即便是高质量的不粘锅涂层也会被一点点刮下来;当然,用钢丝球刷洗也会蹭掉一些涂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家的不粘锅越用越粘的原因。所以,在不粘锅里炒菜,还是建议大家用摩擦力更小的木铲或硅胶铲更好。
不粘锅安全吗?
既然涂层有脱落的可能,那不粘锅使用起来会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曾经有大鼠试验表明,食物中聚四氟乙烯含量达25%时,仍是无毒的。因为常温常态下的不粘锅涂层是相对稳定的材料,它不会被胃酸消化,也不被人体吸收。简单说就是,即使有剥落的不粘锅涂层小片被人误食,也是怎么进来怎么出去。而且,这种材料在医疗上还可以用来做人造血管,植入人体也是安全的。
与之相比,咱们关注的焦点应该集中于高温环境下不粘锅的安全性。因为,对于不粘炊具而言,过热才是其最大的危险。
有研究指出,特氟龙炊具的工作温度只要高于260℃,不粘锅涂层会逐渐向不稳定状态转变,超过320℃就会开始液化。那是因为高温会让涂层中的化合物以烟雾的形式释放出来,人吸入这些烟雾后,会出现类似流感的症状,比如头疼、发热、咳嗽等。更可怕的是,这些烟雾对于鸟类是致命的。当然,在过热的情况下,不粘炊具的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不过大家也不必惊慌,实际上咱们日常烹饪时,即便是温度较高的油炸或者爆炒,油温一般最高不会超过250℃。需要注意的是,用不粘锅炒菜切忌不要长时间空烧!有实验表明,不粘锅在空烧的状态下,温度可以迅速达到260℃以上,这同样会加速涂层材料的分解和脱落。
而大家盛传的“不粘锅致癌”,主角其实不是聚四氟乙烯,而是涂层中的一味辅料——全氟辛酸。它曾经是生产聚四氟乙烯必用的材料。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曾经!
2004年,不粘锅涂层的健康风险被曝出后,国家质检总局进行了针对全氟辛酸的专项抽查。当时,在市面上18个品牌、28种产品中,都没有检测出全氟辛酸残留。随着时间推移、工艺进步,近十几年生产的不粘锅,大多已经淘汰了全氟辛酸。
如何挑选和维护不粘锅?
那么,作为厨房必备,我们又该如何挑选并“照料”好不粘锅呢?
买不粘锅,一看锅体,二关注涂层!比如铸铁锅和不锈钢锅,这些不粘锅没有涂层,而是通过锅体材质本身的特性来实现不粘的效果;而不同材料的涂层和工艺也会对不粘锅的使用效果、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等方面产生影响。市面常见锅体和涂层的优缺点总结在这里了:
其次,在使用的时候要保持热量,在低或中等的温度下烹饪。不粘锅可以用大火,但是经常大火爆炒会对涂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降低它的使用寿命。如果锅子不小心过热,需要尽快打开门窗让烟雾消散。
另外,还要注意保护不粘锅的涂层表面。除了金属锅铲和钢丝球这类表面坚硬的“金属杀手”,还要注意虾蟹、肉骨头这些比较锋利的食材,烹调时要轻翻轻炒,防止涂层表面刮伤。
最后,要定期更换锅具。不粘锅技术再如何革新,它终究是一款消耗品。当看到不粘锅的涂层变得斑驳或者开始脱落,那就说明它已经变成临期产品了。通常来说,即使是高质量的不粘锅最多也只能使用3-5年。
当然,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一些新型炊具的涂层也能具备特氟龙的不粘效果。比如,陶瓷的不粘涂层,它的耐热温度达到了450℃,也不会在高温条件下释放任何有毒烟气。但是,陶瓷锅身受热后更易出现裂痕,所以它更适合用低温小火进行炖煮,寿命基本只能维持2-3年。
现代生活
我们可用的器具与材质
越来越多
科学使用
才是最佳选择